党群建设
“斗硬”精神不辱使命 震中灾区铸就精品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6-20 17:47:37 来源: 点击次数:3642
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两年,在512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战役中,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震区灾后重建中挑起了大梁。在灾区重建中,兴蜀人与群山为伍,与大河为伴,用钢铁般的意志发扬“斗硬”精神。为按照国家、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工期两年主体基本完成的目标,战余震、抗滑坡、斗洪魔、避飞石、冒奇险、舍生忘死坚持施工。扶贫交通基础设施遍体的“伤痕”。快速攻坚,豪迈挺近,充分贯彻“川九理念”及交通部“六个坚持和六个树立”精神,奋力打造“安全、畅通、环保”相结合的精品工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各代表处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历时两年,一条优质、舒适的生命之路在灾区展现延伸,让汶川不再遥远。圆满的完成了灾后重建既定目标。不辱厅党委的嘱托,取得了五项“斗硬”决定性的成果。
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员工在以曾宇董事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精心组织、科学管理、高效施工,发扬“斗硬”精神,不辱使命,以兴蜀公路人特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完成灾区公路重建既定目标的同时,确保了生命线的畅通,公司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构建震中极重灾区的社会和谐作出了新的贡献。
公司主要负责阿坝州国道317线汶川至马尔康、国道213线汶川至川主寺、省道303线映秀至卧龙、卧龙至日隆四个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里程约545公里的建设管理任务。截至目前四个项目共完成路面下面层430公里,完成路面上面层312公里。公司于2010年12月中旬对上述四个项目进行了综合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公司所属项目路面上面层的平整度IRI指数均在1.6-2.2的范围以内,大部分路段数据在2.0以内,达到甚至超过了高速公路的验收标准,基本达到了“两个典范”的目标要求。
“斗硬”精神攻坚克难 彰显企业形象
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史无前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汲取,在短短两年时间基本完成500余公里的重建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施工环境危险、建设管理难度大…。新生的兴蜀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积极有效地推进项目建设,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逐步形成了“斗硬”精神,斗硬两个典范,树立兴蜀品牌。“斗硬”精神具体来讲就是“一条指导思想、两套工作机制、三大核心任务,四个工作结合,五项斗硬成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建设灾区公路
公司在重建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科学筹划,确立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思路。采取通过系统梳理高原山区公路建设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完善,逐步形成了灾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套路: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深入的施工设计为遵循,以提升道路的服务水平为关键,以发扬求真务实为保障;在工作重点上,始终坚持突出中心任务,扭住三大目标,落实四个结合;在实现路径上,始终坚持防治结合抓安全,全程监管抓质量,目标分解抓进度,因地制宜抓党建,统筹兼顾树典范;在总体目标上,始终坚持做到任务完成好、安全无事故,企业有发展、基础更牢固。为确保这一思路进入具体实践,公司要求各部门(代表处)结合实际细化措施,使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综合协调、行政管理各方面和公司、代表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个层次,都有一本在工作中“斗硬”目标任务的“明白账”。
以不断完善两套工作机制 创新工程管理方法
一是建立联动督导机制。联动督导机制共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省交通运输厅专门成立督导组,划片区分工负责督导重建工作,公司承担的四个项目是重点督导对象;第二个层面是指公司三个年富力强的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项目的建设管理任务,对分管项目内的各项工作负责,经常性地驻守建设现场,督导指挥一线施工;第三个层面是施工单位母公司督导,母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带着资金和技术定期到项目上督导建设,帮助项目经理解决工程建设难题。以上三个层面上下联动,内外协力,以建设任务为纽带,形成努力推动项目建设的合力,发挥出“1+1﹥2”的良好效果。
二是建立综合考评机制。评估项目工作,既看完成任务成绩,又看基础建设成效;考察班子和干部,既看抓完成任务的能力,又看抓全面建设的本领。为此,公司专门制定了《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对公司、部门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考评。通过这些任务和目标的设计达到全员参与,挑战极限,扩张团队战斗力的目的。两年,公司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公司范围的综合考评,形成了一个综合考评推动工作开展的良性循环:首先,根据计划的任务目标开展综合考评,在考评基础上盘点和梳理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其次,针对前一阶段中的突出问题,重新调整工作进度与工作流程,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建设一线。最后,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上下达成共识,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如此循环往复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实现公司项目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超常规快速推进,而且还激发了项目建设管理团队的跳跃式成长。
以扭住三大核心任务 夯实工程建设管理
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兴蜀公司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兴蜀人不等不靠,与时俱进。以开拓创新精神主动化解矛盾、积极破解难题。
“全面排查、跟踪管理”,斗硬安全管理。阿坝地震极重灾区地形险要,公路基本上是人们出行的唯一交通方式。特别是地震后,余震不断发生,公路沿线次生灾害绵延不绝,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都十分严重,公路恢复重建的安全压力空前强大。为此,公司建立了五级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排查项目范围内地质灾害,建立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排查台帐和建立巡查及交接班制度,对地质灾害点位进行跟踪管理,并定期对项目安全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两年来,公司各代表处平均每年主持分路段的各类安全检查70余次,在汶马路和川汶路共排查出地质灾害134处,落实整治措施101处,采取重点控制措施部位33处。映卧路更是被称为“地质灾害大全”,沿线各类地质灾害星罗棋布,难于防范,是公司安全管理的重点区域。
2010年3月10日,曾宇董事长亲自带队到卧日路和映卧路现场开展安全检查,部署汛期前的地质灾害排查和防治工作。越野车刚刚接近映卧路K34段飞石多发区,陡然间山上浓烟滚滚,石块铺天盖地的滚落下来,碎石砸在车体上噼啪作响,眼前尘土飞扬,无法识别方向。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卞跃川大呼一声“不好”,一脚油门踩下去车子冲过山坡;与此同时一大块飞石砸下,弥漫的烟尘笼罩了整个山谷。车上的驾乘人员回头望着那一团团的烟尘无不心怀余悸,庆幸不已。正是靠着这种高度重视,率先垂范的严格态度,公司所属项目两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突出重点、过程监管”,斗硬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我们通过建立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和三级质量检测机构,从制度上保质量;通过以控制性工程为重点,加强质量巡检,强化工程质量控制,特别是路基压实度和路面平整度等关键性指标的控制,从过程上保质量;通过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从技术上保质量。
2010年,松潘冬季夜晚的气温下降到零下15度,漆黑的夜晚月朗星稀,朔风刺骨。忙绿了一天的人民此时此刻已躺在温暖的房间里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其中也包括驾驶员雷羽。突然,一阵刺耳的电话铃音将酣睡的雷羽吵醒,他下意识地接通了电话,里面传出公司副总刘涛的声音“雷师,请把车子开出来,我们上工地一趟。”作为刘总的专职司机,直觉告诉他,刘总肯定是又要连夜检查项目了。他赶紧收拾好行装,草草的擦了一把脸就直奔停车场。果不出所料,刘涛是想查看一下标线的铺筑效果。今天晚上天气好,是查看高亮标线夜间效果的好时机。车子很快就到了试验段,看着月光下崭新明亮的公路标线,雷羽发现刘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笑容他在去年的这个是也曾看到过。那段时间正是川汶路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雷羽最忙的时期。他几乎每天都要载着刘涛在工地上来回跑个五六趟。为了确保冬季施工质量,刘涛一个标段挨着一个标段的检查冬季施工措施落实情况。当看到地处高海拔的施工标段都装上了大锅炉,为梁板预制进行蒸汽养生时,当看到施工单位用电热毯和棉被为结构物保温时,当看到预制场悬挂的温度计和记录完整的温度观测薄时,刘涛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正是严格的过程控制换来了积极的效果。2010年,在省交通运输厅质监站组织的第三方交工验收质量检测单位先后对川汶路、汶马路进行的检测,原材料、结构混凝土、隧道喷锚、二衬、路面基层及下面层等工程实体合格率均为100%。
“把握节点、目标分解”,斗硬进度管理。按照省政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督促监理、施工单位根据时间节点任务进行目标分解,以旬为单位,对目标任务进行动态管理。在遵循“合同管理、目标分解、均衡生产、动态调整”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劳动竞赛评比、确定节点阶段目标、倒排工期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公司各代表处加大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力度,派专人集中突击重点路段的协调难点问题;同时,还采取“白加黑”和“5+2”等超常规措施抢抓工期。
公司副总柯勇深谙进度控制之道。汶马路理县段在地震后进行了变更设计由震前的6个增加为震后的12个,施工时,同一个合同段内的几个标段共同施工、交叉施工,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之汶马路是交通要道,来往运输物资的车辆川流不息而施工单位又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困难准备不足。因此,汶马路的几个标段工程进度一度滞后,甚至个别标段还因进度滞后而遭受了一定的经济处罚。柯勇明白处罚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他有意识地找几个标段的项目经理座谈,了解他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汶马路1标中水七局刚开始时施工管理问题重重,窝工现象严重,柯勇了解情况后亲自带着项目经理到施工一线,手把手地帮助其改进施工组织,优化工序。
还有卧日路,因为地处映卧路的上游位置,所以每一次映卧路发生地质灾害,卧日路的工程建设就会陷入困境。2009年至2010年,连续两个汛期,通往卧龙的施工便道都发生长时间断道,公司代表处和施工单位的材料和生活物质时常是难以为继,缺水断粮。但是,卧日路代表处通过积极调整运输路线,解决部分运输成本;调整工作重心,及时集中机械设备、技术力量,抓住晴好天气,突击施工作业段落;通过加大保通抢通力度,保障生命线畅通等措施,有效地克服了上述困难,确保了工程如期完成。
以四个工作结合 丰富工程建设内容
一是工程建设与企业党建相结合为重建提供动力支持
两年来,公司党委坚持“围绕重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重建”, 做到支部建在项目上,作用发挥到现场。在工作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结合中心任务抓党建的重中之重。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示范岗”,引导和激励干部骨干当先锋做模范,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在灾后重建中整体功能不断增强。映卧路全线离映秀震中直线距离均不超过7公里,地震产生的所有地质破坏都可以在映卧路上找到,地质学家称这段公路为“地震地质灾害大全。”地质灾害每发生一次,部分已完工程就被损毁一次,民工们被吓跑一批。但是,以公司党委委员、总工袁泉为首党员突击队却坚定地留了下来。面对飞石,面对洪水,面对死亡,突击队员坦言也曾害怕,好多人在抢险前都偷偷地写好了遗书;但即使飞石再多,洪水再大,死亡如此临近,他们却总是默默擦掉身上的泥土,在泥石流淹没处,在飞石打成的坑塘里,开始一轮又一轮的清理、挖掘、浇筑……
二是工程建设和道路保通相结合,满足灾区基本通行需求
公路是阿坝州重灾区最主要的通行方式。公路不恢复,灾区整体恢复重建将举步维艰。特别是公司承担的四个项目更是阿坝灾区的交通主动脉。道路保通不仅关系到援建单位灾后重建的顺利开展而且更关系到灾区群众民生的基本生活保障。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8月下旬高峰期川汶路汶川至茂县段的日均车流量为8190辆,10月上旬川汶路汶川至茂县段的日均车流量为9120辆。如何正确处理好工程建设和道路保通的关系,在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确保国省主干线的畅通,服务灾区恢复重建的大局至关重要。
针对施工与保通的矛盾,公司副总柯勇率先在汶马路提出了解决方案。他积极同阿坝州政府协调,提出配备专业保通队伍的建议。他建议选择各方面素质好的人员组成专门的保通队伍——工地协警。这些人员首先被送到阿坝州公安局接受专门的培训,取得合格证,由阿坝州公安局编号备案,发给协警制服之后,到指定的公路工地上维护交通秩序。这样既可以疏导交通又保证了施工时间,做到了施工与保通两不误。办法一经推出,立刻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汶马路全线共投入了400余专职的保通人员,分布全线进行全天候保通值守工作。这一做法很快在映卧路、川汶路等公司负责的项目上推广开来。加上重点路段密布交通协管员,施工路段堵车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交通运行秩序也得到优化。
三是工程建设和减灾防灾相结合,降低道路后期运营风险。
阿坝山区地形险要,两边高山脚下一条奔腾的河流。由于没有开阔的地方,可利用的平地十分少,人们的房屋和公路一般都是沿河而建。立足于阿坝州长远的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实际,按照将灾后重建公路建成避难所和生命通道的思路和要求,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在道路施工的同时力所能及的开展环境整治。在堰塞湖地段疏通河道,在泥石流多发地区修建排洪槽和新型耗能减震棚洞,在桥梁施工中加装防落链和减震支座;在飞石路段加装防护网并进行排危处理。
公司按照主动诱导与被动防护相结合的原则,以主动防护为主,采取标志、标线、波形护栏、防护墩(墙)、避险车道及改弯、降坡等工程措施,开展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施工。在川汶路叠溪海子段公司通过改线设计不仅降低了道路的海拔高度而且还有效地避开了事故多发路段。在汶马路马尔康段和川汶路茂县段通过增加了半边桥和顺河桥的方式,既避免了对山体的破坏,又提升的道路技术等级,确保了今后行车的安全系数。
四是工程建设和富民安康相结合,提升道路服务功能
灾区公路恢复重建中,公司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优化设计,增加便民利民设施,提升道路服务功能,方便灾区群众。在汶马路上我们新增开了100多个平交道口,在能力范围内修一条路将当地百姓的村落和汶马路连接起来,极大地方便了沿路群众的出行。考虑到藏羌群众习惯在道路两侧进行集市贸易,公司在设计之初就和设计单位积极沟通适当加宽过村路段的路基。这样既保证了道路的通行也方便了群众生活。在道路的舒适性方面,公司尽量在设计之初就留出一些地作为观景台,使公路与周边的环境更加和谐,希望游客能充分享受沿途的每一处美景。汶马路马尔康代表处还主动与地方旅游、林业、环保部门协调,尽可能恢复建设期间临时用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地方提供土地和彩色林木,共同将沿线临时用地打造成为临时停车休息区、观景台、风景摄影区等,打造出生态环保路。
以五项斗硬成果 奠基企业长远发展
锻炼了一支队伍。“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树,风雨中练就真功夫。”公司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人才强企”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来考虑。着力构建干部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员工素质的综合提高,注重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磨练人才,不断创新培训理念,企业内涵和企业文化,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在灾后恢复重建的艰苦环境中和在抢险救灾的危难关头,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立足本职、勇挑重担、锻炼能力。在攻坚克难的艰苦实践中,提升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帮助公司员工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注重把育人课堂延伸到施工现场,实施《在职员工学习深造管理制度》等多项措施,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管理骨干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两年来,以曾宇同志为首的“班长”的一批年富力强的“70后”交通精英登上了公司领导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一批朝气蓬勃的“80后”崭露头角,成为公司发展的生力军。其中,“70后”映卧路代表处处长樊增彬还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从而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队伍,提升了企业整体素质。
形成了一套理念。“承接川九理念,打造典范工程”按照交通运输厅、局对公司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公司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形成“绣路”的建设理念。“绣路”顾名思义就是告别传统粗放型的项目管理模式,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的精细化管理,做到“科学设计、避灾保稳,精心施工、减少破坏,统筹协调、方便群众,综合治理、恢复生态”,建设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要求像绣花一样精益求精。如“混凝土施工工厂化”确保结构物质量;“工程外观多样化”增加行车的舒适度;“交安设施艺术化”将交安设施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公路施工市政化”确保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两不误。
强化了一种意识。公司通过狠抓重建工程而强化了服务意识。“图虚名必将招实祸,出真招才能结实果。”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重、时间紧、情况复杂多变。公司领导一班子始终坚持带头常驻施工现场、工作贴近一线抓,做到“指挥在一线、督导在一线、帮带在一线”。 公司曾宇董事长要求全体员工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强化服务意识,争做 “服务型业主”从自身做起,创造和谐的建设施工氛围。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思想,从制度上确保便民措施到位。2010年8月14日,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袭击即将完工的映卧路,道路严重损毁。灾情发生后,曾宇董事长率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涉险穿过泥石流区,实地查看灾情并安排部署保通工作。在抢险的关键时刻曾宇董事长坚持驻守抢险一线,激励抢险人员。最后,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抢通映卧路施工便道。公司分管项目的领导也是“蹲在一线研究一线”,公司副总柯勇经常奔波在汶马路建设一线,突击重点路段的协调难点问题;公司副总刘涛冬季冒着零下十余度的严寒察看路面高亮标线的铺设效果;公司总工袁泉半夜坚守在保通一线,疏导受困车辆。两年来,正是靠这些“真抓实干”的服务,才实现了工程建设的“顺顺利利”“硬硬邦邦”。
养成了一身正气。“兴歪风身败名裂,养正气干事创业”。 灾后恢复重建规模巨大,资金密集、领导重视,举国关注。但是,任务重、时间紧、战线长、人员分散,企业廉政工作面临着搞教育没有大块时间、人员难以集中等实际困难。为此,公司党委在内容设置上,坚持“突出基本的、盯住经常的、合并相近的、抓好随机的”;在组织形式上,坚持“没有时间,三五分钟不嫌短;缺少场所,车厢工棚不嫌小;不便集中,三五个人不嫌少”;在手段运用上,坚持“现代设备运用好,驻地资源利用好,自我学习引导好,廉洁环境营造好”。两年来,公司坚决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惩防体系建设,进行廉政风险防范试点工作,做到“教育随着车轮转,廉政跟着项目走”,在公司上下逐步养成了“廉洁从业,阳光建设”的一身正气。打造出了一支廉洁奉公的管理团队和勤奋敬业的员工了队伍。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塑造了一个品牌。两年来,兴蜀人凭借着“斗硬”的精神,逐步树立起“忠诚、优质、高效、廉洁”的兴蜀品牌。公司各项目在确保安全、质量的情况下,实现了超常规快速推进,年年超额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目标任务,次次高标准的通过质检部门的各项检查,兴蜀人通过“优质、高效”的工程建设树立了兴蜀品牌。作为阿坝灾区的交通主动脉,公司的承担的四个建设项目两年来基本保持畅通,在每次灾情发生后公司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战余震、抗滑坡、斗洪水、避飞石,奋不顾身地开展抢险保通作业,在关键时刻发挥出特殊的作用,通过忠诚的履行使命树立了兴蜀品牌。两年来,公司按照“治企崇廉、惩防并举”的方针,落实“一岗双责制”,在开展工程建设的同时开张党风廉政建设,在构建自身内控机制的同时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过程审计。公司未发生一起违法乱纪案件,确保了灾后重建的顺利推进。通过廉洁的项目管理树立了兴蜀品牌
“7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走过来了,重建路上最艰苦的岁月,我们走过来了”。
兴蜀人用勤劳和智慧在较短的时间里,冲破道道险阻、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加快灾后重建步伐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你们的功勋,将永远铭记在灾区人们心中!
兴蜀建设者们,欣慰地互祝着,真有点“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英雄气概。
上一条:行本无界,跬步致远--兴蜀公司灾后重建侧记
下一条:爱心,在这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