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西南部,北与稻城接壤,南与云南丽江相通,素有"甘孜州的南大门"、"康巴江南"之美称。硕曲河穿过乡城境内,如一根丝线将沿岸村寨连成珠串,乡城“佛珠”之名便由此得来。如果说甘孜州是最后一片净土,乡城就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缩影。 ——乡城名片
国道549线桑然路与乡得路改建工程路线就交汇于甘孜州乡城县。日前,桑然路全线17座桥梁已全部架通,乡得路桥梁桩基施工已基本完成,正在连夜抓紧实施几座特长隧道施工。清晨行走在宽敞的香巴拉大桥上,蓝天清澈如洗,四周群山环绕,红白房子相间,麦田与草地相互辉映,牦牛自由自在地吃草。这里处处散发着一种简单纯朴的美,让来往的路人流连忘返。
两项目作为第三轮“甘推”加快建设的国省干线公路和乡城县旅游经济发展要道,受到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甘孜州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由甘孜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担任业主,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兴蜀公司)担任代建管理单位。兴蜀公司在接到建设管理任务后,立即成立了桑然路和乡得路项目指挥部,两项目分别于2017年1月和2017年10月实现正式开工。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项目从建设之初,就面临着高原高寒、低压、低含氧量、运输难、地质条件差等一系列难题,对标建成甘孜州示范路和绿色环保旅游路,两项目指挥长带领全体参建人员表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干出形象!做出精品!”不畏高寒、不惧艰难,他们决心用拼搏和成绩为高原地区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8年12月底,桑然路完成除无名山隧道外的全部土建工程,全线17座桥梁已全部架通,基本具备通车能力,预计2020年10月底全线完工。乡得路路基挖方和挡防完成80%,路基铺筑完成40%,桥梁桩基施工完成90%,正在抓紧实施两座特长隧道施工作业,预计2021年底全线完工。
香巴拉镇传闻 “这里要造一座大桥!”
甘孜州乡城县香巴拉镇由桑披镇更名而来,意为“人间仙境”,位于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地带,东与尼斯乡隔河相望,两岸旅游经济发达,大家都盼望着两个乡镇能够早日“联姻”。
建桥的施工队刚到,镇上架桥的消息就立即传开了,大家耳闻后都拍手称道:“镇上要造大桥啦!大桥一通,尼斯到香巴拉就畅通无阻咯!”
建桥准备阶段,桑然路指挥长谢春江说:“因为道路崎岖、路程遥远,像塔吊、架桥机等大型设备只能先拆解再进行分段运输、组装,一片40米长的梁板拆解后需要大于70吨重的运梁车运输,而大型机械设备如吊车也由于道路狭窄进场难度较大。”
建桥之初,桑然路指挥部多次组织召开施工方案与技术研讨会,深入研究如何缩短大桥工期、降本增效,经过讨论最后决定采用自制吊杆法施工,在平行两根墩柱之间设置多个系梁,实现系梁与墩身上下层同时交错施工。
“相比较自下而上搭建满堂支架的施工方式,这种新型施工法要简便得多,每个系梁可节省3到5天的时间,比常规方法节省50%以上的功效,而且“扁担”很稳固,通过为现浇墩柱砼预留50厘米系梁端头,利用砼端头抗剪能力形成支撑,确保了墩身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谢春江介绍道。
才凌晨5点正,晨曦微亮,香巴拉大桥的塔吊便开始慢慢转动起来,管段工程师和工人们忙碌的一天也随之展开,‘早起’这件事对于管段工程师和施工队伍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谈到建设过程中付出的艰辛,负责大桥的管段工程师瞿俊安说:“由于大桥处在河谷地带上风口,3、4、5月的风速通常高达8级,甚至10级以上。为了解决风大的难题,我们尝试过挡风网,因为无法保证全局安全施工而放弃了,后来通过错峰作业与加大设备投入双管齐下的方式,错开风大的时间,在上午5点至中午12点之间集中进行吊装施工,晚上加班作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大桥按期建成。”
考虑到大桥高空作业难度较大,最高墩柱有81米,9个墩柱为双柱式空心薄壁桥墩,桑然部指挥部布置了5台40米到91米高的塔吊,每台塔吊“分管”1至2个墩柱,先将施工材料运至墩柱下面,采用塔吊吊装至墩柱面,待墩柱施工完成后,施工盖梁和架设预制梁便开始了。塔吊最“忙碌”的时候,多至9个墩柱同时作业,大大提升了墩柱的施工效率。
此外,项目指挥部还采用双导梁架桥机进行大型桥梁部件的拼装,采用小型泵车进行混凝土输送,采用翻模法进行层层施工作业,采用激光垂直仪进行墩柱垂直度和坡率的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12月19日,历经近700天的时间,随着香巴拉大桥最后一片T梁架设完毕,大桥顺利贯通,这个美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目前从乡巴拉镇到尼斯乡步行过桥只需要几分钟,大桥双向四车道,同时设置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给行车与行人带来畅通便捷、安全舒适的体验。
“建桥本身就要倾注无数心血,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程建设任重道远,还要继续努力!”项目指挥部表示。
挑战生命禁区 隧道攻坚筑精品
驱车行驶在国道549线桑然路上,随着海拔逐渐升高,寒风一阵阵刮来,同行人员开始上气不接下气,恶心头晕想吐,一问工程人员得知,原来已上升至海拔4300多米的无名山隧道出口端,整个无名山区最高海拔4700多米,可谓步入人类的禁区了。
作为全国海拔第二高公路隧道和全省在建海拔第一高公路隧道,无名山隧道进口端海拔高程达到4287米,出口端达到4396米,比著名的世界高原隧道——雀儿山隧道还要高出近30米,建设难度极大。
“无名山隧址区常年积雪,低温低压,含氧量仅为内地的65%至70%,施工作业率低至平常的70%,同时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也面临极大的威胁,工人流动性大,来了一批没几个月就熬不住,又全部走了,开工至今不到两年时间内,中铁十一局负责施工的无名山隧道出口工区就更换作业工人近300人次。加之年有效施工期极短,只有8个月左右,这些对保质保量完成工期任务都构成严峻的考验。”负责无名山隧道的管段工程师邓伟说道。
在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在桑然路指挥部的带领下,努力克服高寒高海拔、低氧低压的恶劣环境,确保各项施工任务有序推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参建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如在无名山隧道出口端建造集中供氧站一座,供10名以上工人同时吸氧;在施工驻地及隧道作业区配备应急救援物资或医疗站,作业人员突发情况时,可就近及时接受医疗救援。
“为破解‘一字坡’的施工难题,我们在出口端特意采用反坡掘进法施工,项目投入多台套大功率抽水机,并架设专用排水管道,配备10名工人进行昼夜不断排水,确保隧道内各项施工作业正常开展。由于隧道围岩等级差,塌方冒顶时有发生,我们采用注浆、超前支护及超前钻孔探测等方式,及时有效监控灾害。”邓伟说道。截至目前,无名山隧道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2018年12月底,桑然路无名山隧道进口顺利实现掘进1200米,出口掘进1200米,总掘进量达到全长的一半,预计2020年10月底全面建成通车,届时将缩短原路里程15公里,相比原路段海拔降低500多米,有效保障高原道路行车和人员安全。
乡得路项目主要控制性工程为马鞍山特长隧道和元根山特长隧道,围岩为强风化砂岩夹板岩和碳质纤枚岩,五级围岩占比近80%,自稳性差,风化速度快,涌水量极大,且元根山隧道为瓦斯隧道,建设难度非常大。
“由于两座特长隧道的地质情况比较特殊,兴蜀公司专门选派隧道管理经验丰富的建设团队进驻现场,组织隧道专家集中研讨、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并针对塌方、涌水、突泥等不同情况制定专项应急预案,使隧道安全管理理念贯穿始终。”兴蜀公司甘孜州片区分管项目副总经理潘华介绍。
“两座隧道日均涌水量均达到10000方以上,这在隧道建设中十分罕见,加上元根山隧道为瓦斯隧道,安全风险极大。指挥部通过运用地质钻孔法、地质雷达法,全面提升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乡得路指挥长陈昕说。
2018年8月13日,马鞍山隧道进口突发12000方以上的涌水突泥,洞内大型作业机械由于受到巨大压力的冲击瞬间飞出洞外,因洞内作业人员及时高效完成撤离,现场未发生一起施工人员伤亡事故,充分体现了乡得路在隧道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方面的过硬能力。
两座隧道建设工期4年,预计2021年底基本建成通车。马鞍山特长隧道建成后将缩短行程共计28公里,节约时间约1小时,元根山特长隧道绕避四处较大地质病害,建成后将减短行程共计9公里,节约时间约0.6小时,极大地提升国省干线公路抗灾能力。
匠心聚焦品质 打造和谐美丽公路
“干一项工程,铸一项精品”,这在桑然路和乡得路不仅仅是句口号。对于兴蜀公司建设者来说,绿色旅游示范公路不仅仅是生态修复与景观绿化美化,而是要让和谐美丽的建设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始终。
桑然路和乡得路同位于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为了因地制宜打造集绿色文明、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示范公路,构建“车在路上走、人在景中游”的景观廊道,桑然路力求在绿色环保细节上做到更加完善,如采用格宾挡墙或防护网喷播植草的方式,让公路更加贴近自然;采用弧形衔接边沟、花草混种的方式,让公路更加美观舒适;采用黑色路面镶嵌于周边花湖的方式,让公路更加赏心悦目;对沿线大树古木采用移植或变更公路设计的方式,让公路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
结合旅游公路的建设特点,桑然路和乡得路从行车的安全、舒适度和经济性出发,通过合理设置公路线形走向,宜直则直、宜弯则弯,适当增加道路路宽、设置慢行系统,增设港湾式停车带和停车休息服务区,全面提升道路综合服务水平。
此外,桑然路指挥部还在K14段设置春看绿茵、秋看红枫、冬看雪景的观景台,在4标设置能俯瞰乡城全景和尼斯田园风光的香巴拉观景台,对沿线护栏采用草绿色安全波形护栏,对隧道进出口标线采用彩色振荡标线,对香巴拉大桥护栏采用藏区特色原石护栏等,全力打造“路融入景、路即是景”的藏区旅游公路特色。
回顾2018年,两条路在艰难环境中寻求突破,在追求品质中彰显本色,展望2019年,桑然路和乡得路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旅游、生态文明的品牌建设之路,一以贯之地执行标准化的建设理念,着力打造具有甘孜州示范影响力的公路代建品牌,为四川公路交通建设再谱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