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石、滑坡、泥石流吓不退英勇的修路人”
“今年四川汛期来得特别早,四月雨季就到了,公路抢通、保通、防汛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压力巨大。兴蜀人严阵以待,全力以赴,确保生命线安全度汛。”
——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宇
一年多以来,在“5.12”灾后恢复重建这场伟大的战役中,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勇挑灾后恢复重建重担,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厅公路局的领导下,精心组织、科学管理、高效施工,以公路人特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抚平交通基础设施遍体的“伤痕”。为今年年底主要项目基本形成通车能力,兴蜀建设者们面对今年汛期来得早的严峻挑战,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辱使命、主动出击,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堡垒。兴蜀公司快速攻坚、豪迈挺进、一条条生命之路,正在灾区不断延伸。在完成灾区公路重建既定目标的同时,确保了生命线的畅通,为构建震中灾区和谐作出了新的贡献。他们的成绩令人惊叹,精神催人奋进。
绵长的545公里恢复重建重任
按照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的部署,四川省公路恢复重建分三个层次:高速公路由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负责;国省干线及重要的经济干线除4个重点项目外,全部由各市州政府负责;农村公路和客运站等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为强化项目管理,打造典范工程,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主持成立了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事关灾后恢复重建全局的4个重点项目的建设。这四个项目是:国道317线汶川至马尔康段、国道213线川主寺至汶川段、省道303线映秀至卧龙段和省道303线卧龙至日隆段,总里程约545公里。
唯一的震中生命线通道
阿坝地震灾区地形险要,两边高山脚下一条奔腾的河流。由于没有开阔的地方,可利用的平地十分少,人们的房屋一般都是沿河而建。公路基本上是人们出行的唯一交通方式。特别是地震后,余震不断发生,公路沿线次生灾害绵延不绝,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都十分严重,给公路恢复重建带来巨大的困难。
作为阿坝州重灾区唯一的出行交通方式,保通已成为兴蜀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公路不恢复,灾区整体恢复重建将举步维艰。特别是国道317线汶川至马尔康段、国道213线川主寺至汶川段、省道303线映秀至卧龙段和省道303线卧龙至日隆段四个项目更是阿坝灾区的交通主动脉。道路保通不仅关系到各援建单位灾后重建的顺利开展而且更关系到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灾区人民在关注、援建的兄弟省市在关注、全国人民在关注,一曲如史诗般气贯高原的保通之歌在灾区上空奏响。
异常艰巨的保通任务
灾后恢复重建期间,运输各种建材和物资的车辆络绎不绝,本来灾区公路通行能力就十分有限,加之各路灾后重建大军的陆续进驻,导致公路施工面临更加艰巨的保通任务。比如,国道317线汶(川)马(尔康)路,国道213线川汶路每日交通量均为数千辆左右。
地震灾区脆弱的地质环境是道路保通必须面对的客观难题。比如:映卧路所在地区地势呈V字形,两边高山之间是奔腾的渔子溪,河道两边基本没有多余的空地,公路只能沿渔子溪蜿蜒盘旋。“选线没有回旋的余地,必须在原线上改建。”公司总工程师袁泉介绍,地震之后不断发生的余震,使映卧路地质情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频繁发生。汛期常见的大暴雨,时常导致大的塌方和泥石流,道路时常被迫断道……
2009年汛期,省道303线映卧路沿线多处山体垮塌,河道堵塞,多段公路被淹没,交通一度完全中断。YW2合同段k11+500~k12+500段大面积泥石流断道;YW3合同段k13+100~k13+500段密集飞石砸毁设备;紫荆隧道进口处工字钢明洞被飞石打断6根,大面积的泥石流将隧道洞口堵住,风机、拌合机等设备被泥石流淹没;K34+010—K34+615处飞石现象最为严重,平均每隔5-6分钟发生一次,飞石最大约3-4方,频率高、覆盖面积大、下落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特别是2009年6月28日,由于垮方的影响YW2合同段和YW3合同段大约有400余名工人被困在施工现场,与外界失去联系。映卧代表处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抢通工作,努力确保被困作业班组的生活物资供应,6月29日下午,被困民工平安脱险。
2010年2月4日,国道317线汶马路k40处木堆高边坡山体崩塌,造成浦溪至甘堡段全线断道。
2010年2月13日(农历除夕),国道213线川汶路LJ9合同段发生山体滑坡,道路被迫中断。
2010年4月11日,国道317线汶马路K22+130处上边坡垮方,导致以施做的边坡主动防护网被拉裂损毁长约50米,垮塌方量约500余方,道路完全堵塞。
2010年5月15日,受连日的大雨的影响国道317线汶马路k48维关小桥处的临时便桥,被上游下来的泥石流冲毁,造成大批的车辆阻塞。
2010年5月21日,国道317线汶马路K19+140处洪水淹没通化小桥便道。
2010年5月29日上午10时,国道213线川汶路K861+900路段处(汶川县境内雁门乡索桥村大岩包)发生山体垮塌,国道213线被迫中断。
2010年5月底以来,省道303线卧日路沿线多处山体频繁发生塌方、飞石、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已铺筑完成的油面工程造成了较大的破坏,特别是K58、K69等处沥青砼上面层出现大面积坑凼、裂缝等损坏,交通一度中断。
2010年6月7日晚上23时20分,国道G213线川汶路茂县业主代表处管辖LJ10标段,七星关明洞保通便道被连日来暴涨的岷江洪水冲毁近100米长,导致国道G213线川汶路断道。
2010年6月7日晚6时,川汶路LJ3合同段发生泥石流,岷江乡圆管涵便桥随时面临了垮塌的危险,国道213线川汶路松潘段被迫断道。
2010年6月8日14时50分,国道317线汶马路K101+100段长40多米路段塌陷,深达20余米,外侧挡墙全部垮塌,交通中断。
2010年6月10日国道317线汶马路LJ2合同段内出现山体塌方,垮方量达2000多方,国道317线被迫中断。
2010年6月11日晚,国道317线汶马路K81处山体垮塌约2000方,交通中断。
2010年6月11日晚上20时,强降雨再次袭击省道303线映卧路,大雨诱发2010年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泥石流。泥石流掩埋原坡面和道路,形成倾角大于45度的新斜坡面。施工便道上边坡设置的防护装置惨遭破坏,除有10余品钢筋笼完好外,大部分钢筋笼已全部被泥石流掩埋。大雨过后,K34处再次发生飞石现象。经观测,此次飞石不仅个体体积大而且频率高,沿线设置的双层被动网已被砸得面目全非。映卧路被迫从2010年6月12日起断道。
未雨绸缪 钢班子、铁队伍
为公路抢通保通提供支持保障
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里程长、地形地貌复杂、保通任务艰巨。为此,兴蜀公司结合灾区建设项目特点,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比较健全的道路安全保通工作体系。建立了以公司总经理—分管领导—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人—代表处处长—管段工程师为主线的五级道路安全保通管理体系,配合当地安全、公安部门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管理领导负责制,分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安全管理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安全例会、安全检查、事故报告、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目标责任、地质灾害排查与防御、安全投入保障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全面理顺了公司各项道路安全保通管理工作。
艰辛的保通历程
飞石、滑坡、泥石流何所惧,誓死保通生命线。
举国关注,国道213线抢通大会战
地震后地质灾害频发,2010年5月29日上午10时国道213线川汶路K861+900路段处(汶川县境内雁门乡索桥村大岩包)发生山体垮塌,国道213线被迫中断,数千车辆滞留。
灾情发生后,兴蜀公司茂县代表处立即启动公路保通抢险应急预案,调集人员(10余人)、装载机2台/机械挖掘机2台压路机1台、工程车4台,发电机6台灯照明设备,赶往现场进行抢险。
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副省长王宁带领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烽、兴蜀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宇亲临一线指挥抢险。抢险队经过现场勘查后认为:道路抢通的困难在于右侧山体破碎,垮方的风险高。因此,抢险队提出了先排危后清方的抢通方案。首先,消防队员先用高压水枪对垮塌面进行冲洗,排除松散易坠落的土石;其次,抢险队员在扎上保险绳等防护措施后,用撬棍等工具进行人工排险;最后,爆破手对大块危险进行爆破。经过前后8次人工爆破和高压冲刷后,隐患点已基本清除。兴蜀公司茂县代表处立即组织待命的2台挖掘机和4台装载机进行清方作业。31日晚8时,茂县至汶川方向车辆正式放行。以兴蜀公司为代表的修路人又一次用行动诉说着交通建设者们的忠诚。
临危不乱,快速抢通汶马路
2010年6月10日国道317线LJ2合同段内出现山体塌方G317垮方量达2000多方,国道317线汶马路被迫中断。
由于垮方段落山体尚不稳定,不断有飞石落下,原有道路不能保证安全。兴蜀公司理县代表处处长王屹召集参建单位进行紧急讨论,将方案定为LJ2合同段新建便道临时通行。方案确定后,王屹立即组织施工单位调集机械设备投入到道路的抢通作业。王屹果断命令正在施工中的桃坪小桥停止施工,将该处靠汶川方向一侧的桥台模板拆除,修筑临时通道。同时,为防止洪水冲毁便道,王屹组织施工单位临时从附近调集了大量涵管埋置在便道之下。经过数十个小时的奋战,6月11日晚上8时施工便道填筑完毕,汶马路再次恢复通行。
勇者无惧,修路人气贯恐怖峡谷
2010年5月中旬以来,受持续降雨的影响省道303线映秀至卧龙公路频发泥石流、飞石等地质灾害。5月26日下午, 被称为“恐怖峡谷”的YW4合同段K33+300-700处发生严重飞石,砸坏工程车3辆。6月1日由于该处飞石频率高且体积大,施工便道被迫中断。
灾情发生后,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沈忠仁总工程师和公司曾宇董事长率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涉险穿过飞石区,实地查看灾情。随后,沈总工和曾董事长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安全抢险保通会议,针对抢险保通工作作出统一部署:一是成立以樊增彬为队长、阳江林、易春茂为副队长的公路抢险保通现场突击队,现场设立公路抢险保通办公室;二是在组织抢险前,作好各种安全应急措施,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三是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现场情况,请当地公安部门派员维持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
按照会议部署和安排,突击队冒险突击,争分夺秒抢通道路。虽然飞石一次次地打中挖掘机、装载机,舍身倾力抢险的挖掘机手、装载机手、安全人员没有退却。飞石一次次中断道路,抢险队员一次次地清通便道。如此几经反复,勇士们终于在6月3日下午4:20分抢通便道。当晚8:20分滞留在此的312辆各类车辆全部安全顺利通过“恐怖峡谷”。
一位来自小金县的驾驶员感动地对抢险队员说:“我们在这里困了三天了,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再也不用睡车上了,谢谢你们,你们太不容易了”。
牢记使命,架桥修路抗洪魔
2010年6月7日晚6时左右,松潘县全境突降罕见的特大暴雨,晚7时,川汶路松潘代表处接到镇江关乡政府来电:“镇江关地带部分民房现正面临被洪水倒灌的危险,需你们大力支援”。 防汛形势严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汛情就是命令,兴蜀公司松潘代表处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机械操作手和工程机械赶往受灾现场进行抢险,一个小时后险情被控制,大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想着这下终于可以回去吃饭了。
LJ3合同段负责在岷江中桥值班的工程技术人员刘春打来电话说岷江乡圆管涵便桥因受泥石流袭击, 随时可能垮塌,一旦便桥垮塌,不但国道213线要断道而且岷江乡岷江村上百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将毁于一旦。
抢险队员顾不上吃饭又再一次投入到岷江乡便桥的抢险行列之中了。经过现场勘查后,松潘代表处召集各参建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商议抢通方案。最终大家一致决定采用如下方案:茂县方向利用竖立的圆管涵做桥头支撑,松潘方向利用旧桥桥台做支撑,用工字钢搭建一座限重20吨的便桥,立即组织人员及设备进行岷江乡中桥的梁板安装工作,以缓解交通压力,确保213国道通行。方案一确定,各方立即展开工作。
由于水流湍急,茂县方向竖立的圆管涵做支撑的工作一度受挫。由于要用70吨的吊车去吊约50吨的旧桥墩,狭隘的操作面也导致松潘方向旧桥桥墩的移位工作也无法展开。形势危急,灾情容不得抢险队有过度的时间考虑,危难之际松潘代表处副处长谢刚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松潘方向也采用茂县方向的方案,用竖立的圆管涵做桥头支撑。命令下达,三军用命,经过十多个小时昼夜作战,比预期提前三小时完成作业任务。然而,新的难题接踵而至,只要梁板没有架设完毕,超过20吨的重车就无法通行。为此,松潘代表处带领抢险队员克服道路泥泞通行能力差和山体滑坡等困难,实行了24小时工作制,从9公里外抢运梁板。过程异常艰辛,单是第一片梁板的运输就花费了抢险队5个小时的时间。“越是困难就越不能放弃,我们都是硬当当的汉子,这点困难算什么”关键时刻谢刚铿锵有力的话语激励着抢险队员。抢险队员通过优化工序,合理施工终于完成了梁板架设任务。然而,几天下来许多队员已是伤病累累,有些因为连续几天冒雨指挥车辆通行得了重感冒;有些为了安排现场的施工,顾不上吃饭,伤了胃,新病旧病一起复发。但是,队员们的艰辛没有白费,滔滔洪水之上,川汶公路依然畅通。
慷慨相助,填平沟壑筑坦途
2010年6月8日14时50分,国道317线汶马路狮子坪电站绕坝路(电站修筑的附属工程)长40多米路段塌陷,深达20余米,外侧挡墙全部垮塌,交通瞬间中断,上百辆汽车被滞留在塌方的两侧。
在接到阿坝州及电站请求支援的电话后,兴蜀公司马尔康代表处仲立副处长立刻赶往现场,实地察看灾情后并召集参建单位制定抢通方案。马尔康代表处从各参建单位抽调精干人员成立抢险青年突击队迅速投入抢险工作,力争安全、快速的打通便道。在仲立副处长的统一调度下,临近的汶马路各参建单位共出动机具车辆25台(套),运输材料2000余立方。一车车砂石料、一粒粒土在挖掘机划过优美的弧线下填进了坍塌深渊处,夜深了,伙食团送来了矿泉水、饼干,可没有一个将士舍得花哪怕是一分钟的时间去喝一瓶水去吃一片干粮,大家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快点、快点、再快点……早一分钟打通道路就早一分钟让滞留的车辆回家!经过一昼夜不懈的努力,在建设者一双双熬红的双眼下,第二天早上一条临时的半幅通道形成了,基本保证了交通的通行。那一刻人们在欢呼,滞留的车辆集体按响了手中的汽笛以表示对修路人的致敬!那一刻整个山谷都久久回旋着胜利的喜悦!
风雪无阻,守护游子除夕归家路
2010年2月13日农历虎年除夕的下午,主动请缨留守现场的茂县代表处管段工程师陈超正忙着准备工地年夜饭。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音打断了他。“陈工,渭门乡境内下午3点左右发生垮方”川汶路LJ9合同段的值班人员打来报警电话。
渭门乡?渭门乡!那不是黑水、松潘、九寨等地通往成都的必经要道嘛。大雪纷飞,如果垮方造成断道,那么过往的车辆岂不是无法回家团聚了吗?...想到这些陈超抓起衣服冲出屋子,喊上值班驾驶员快速赶往事发现场。这时垮方体两侧已滞留了近百车辆,看到有工程指挥车过来,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期盼的目光投向了匆匆走下车的陈超。
在勘察完现场后,陈超召集先期抵达的施工单位值班人员商议抢通方案。当得知施工单位的值班工程机械已整装待命,随时都可以开展作业。陈超内心倍感欣慰,公司一整套健全的安全应急制度关键时刻显出威力来了,平时的工作真的是没有白做,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快速高效,安全应急预案切实可行,各项工作都按照之前演练过的那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经过紧急会商,大家一致通过抢通方案:鉴于垮方体目前已基本稳定,抢险队可以利用附近料场储存的砂石料沿垮方体外侧填筑半弧形的临时便道。说干就干,早已等候在附近的工程机械在调度员的指挥下从迅速开展填筑作业。由于各参建单位反应迅速,方案可行、施工组织有序,抢险队仅用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便抢通便道。滞留在此藏羌同胞终于可以在除夕夜和家人团聚了。望着消失在茫茫飞雪中的汽车,陈超内心一阵温暖“虽然辛苦,但是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除夕,值了!”
昂扬的保通精神
巍巍雪域,茫茫高原,路长桥长,筑路人前进的步履未曾停歇;灾后重建、勇当开路先锋,交通人奉献的本色从未改变;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建设者拼搏的豪情依然壮丽。让雪山作证,明月为鉴。
以兴蜀公司为代表的公路建设者们为了灾后重建泪别亲人、割舍亲情、舍小家顾大家、辛勤付出,除了用奉献精神来描述兴蜀人的胸怀,很难找到更贴切的字眼,这种奉献精神,只有胸怀崇高交通事业的兴蜀人才能如此完美的演绎。他们的这种精神,再一次创造了公路修建史上的奇迹。他们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