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纬33.20度,东经98.79度的石渠县,是四川面积最大的县,也是四川海拔最高、最接近太阳的神秘之地,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蓝天白云牦牛遍地,是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腹地,享有“太阳部落”、“最美湿地”、“扎溪卡”和“石刻王国”之誉。藏语“扎溪卡”意为雅砻江的源头,在这里你能见到高原最美的景观,能领略游牧部落独特的自然风情,能游览千年唐蕃古道的历史遗迹。
然而这一片安然祥和的自然之境下却潜藏着重重危险:这里是包虫病的发源地和重灾区,每年有1%的人群感染包虫病,当地人和到石渠工作的人提起莫不“谈包色变”;这里有极端恶劣的天气,冬季气温常年低于零下20度;这里的海拔不利于人居,仅县城所在地海拔就高于4300多米……
生存在石渠县城及周边乡村的百姓面临着生存的诸多挑战,而交通的阻隔更是形成一道隔绝人与外界交流的屏障,许多当地人甚至从未去过石渠以外的地区,部分村落的人甚至从未到过县城,仍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
直到一群筑路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说他们是一群不惧生死的铁军一点也不过分,从放下舒适的生活到放下个人的安危,他们为了一句修路的承诺,与时间竞走奔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像在悬崖裂缝间扎根执着生长的草木一般,用强大的意志力对抗着自然的威胁。他们就是在“太阳部落”“野蛮求生”的兴蜀人。
在“无人区”创造雪域高原的奇迹
驱车跟随项目指挥部驶过宜达路B标项目经理部,在阿日扎乡处接路线A标,便开始了漫漫草甸行车路。
兴蜀公司宜达路(满洛路)指挥长雷文敏说:“宜达路全线126.38公里,所经过的地方全是高山草甸的牧区,最低海拔都有4250米,还要翻越两座4800米高的大山,冬季气温长年零下20多度,夏季也接近0度,连放牧的人都很稀少,更不用说住户了。5月中旬快入夏的时候,A标还是一片冰滩,冬季积雪可以达到1-2米厚,即便是越野车都寸步难行。”
由于全年有效施工期集中在5月到9月,且人员、机械施工效率低下,必须抓紧有效施工期才能顺利完成通车任务。
“宜达路2018年4月30日正式开工,在开工前一个月,为了抢工期,A标项目部便在冰天雪地中拉起集装箱进场了,在集装箱中生活和办公,一边开展临建工作,一边进行工程施工,在黑漆漆的地方,既没有路也看不到人,只有一台卫星电话与外界保持联系,尽管许多年轻人已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仍被眼前的艰苦条件与施工环境所震慑,不少人差点吓哭了,这是他们最真实的反应。这种路段在A标有40公里长,无电无信号,连土路都没有,俗称作‘无人区’。我们只有靠自己一点一点、一段一段地把路连起来。这个过程充满了无法言说的艰辛。”宜达路副指挥长延亚林告诉我们。
“无人区”令人胆寒的地方还在于经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当地就有一些人因为挖虫草而被熊或狼活活咬死。对于临时驻地在“无人区”的A标项目部来说,熊和狼是超越包虫病的第一大人身威胁。为了避免牧区包虫病的传播,项目部把喂养的狗清除了,但是一天夜晚施工的时候,一只熊突然出现在了车外,好奇地向里打探,把项目部的人都吓坏了,于是不得不赶紧又把狗养起了,这是无奈中的选择。
宜达路地理环境极其恶劣,坍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处可见。空气中氧气稀薄,高原反应特别明显。项目部生活、办公条件异常艰苦,通讯不畅,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加上工程位于包虫病的重灾区,当地卫生条件差、医疗水平低,水源污染严重,项目部及工区驻地不得不打深水井,来保证职工生活、饮食用水。
从开工至今,全线有80%的民工先后离开,又不断招纳新的民工入驻,民工流动性极大,为项目建设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没有人愿意冒着生命的风险来这种地方。这是离公司最远的项目,来回路程有2000多公里,开车需要3天左右,也是公司条件和环境最艰苦的地方,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人总得克服内心的恐惧,活得乐观一些,为了看到路通的一天,我们早就做好了迎接一切困难的准备。”这样的心理独白已经成为了兴蜀公司宜达路指挥部人员的共识。
在兴蜀公司宜达路指挥部的带领下,各参建单位克服了雨雪冰雹等极端天气、高原恶劣地理环境、年有效施工期短、时间紧、任务重的多重难题,于2019年9月1日实现宜达路正式通车,比预定工期2年提前了8个月完工。
为将宜达路打造成为“交通+旅游”精品示范路,让路成为高原草甸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宜达路计划下一步在高原播种大量的波斯菊,采用黑麦草、披碱草、波斯菊几种草种混种的方式进行,将混凝土矩形边沟改为更加亲近自然的土边沟,让游客们在高原之路上一路穿行,一路领略怡人的自然风光。
“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州委州政府的指示,今年必须实现甘孜州通村通乡硬化路‘两个百分之百’交通脱贫攻坚的兜底目标,为此,兴蜀公司在工期内优先铺筑宜达路阿日扎乡、满洛路正科乡、奔达乡境内的路面工程,在规定期限内保质保量完成,为当地政府和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雷文敏介绍说。
追着太阳奔跑的兴蜀人
宜达路全线126.38公里,共有大桥1座/156米,中桥6座/276米,小桥8座/168米。由于全线较长,上工地路途遥远,来回跑一趟要490公里,花费一天的时间。10月的洛须10点太阳才出来(这个说法不准确),为节省路途上的时间,项目指挥部只有起早贪黑与太阳赛跑,趁天还没亮7点半就出发,马不停蹄晚上11点后才回到洛须县的住处,这就是项目指挥部在工地上一天的常态。
为处理好宜达路工作,指挥部人员到宜达路施工现场后通常都不能当天赶回洛须驻地,就住在海拔4300多米的石渠县,指挥部管段工程师说道住石渠县城无不感到头痛,一般晚上1点才睡,3点就醒来,5点睡下,7点又醒来一次,头痛欲裂很难睡个整觉,第二天还要坚持工作,真是对体力和脑力的巨大考验。
结合交通+旅游的建设理念,为保护高原生态,把宜达路打造成高原精品旅游公路,指挥部进场后牵头组织设计、咨询、监理和施工单位对阿琼山段15公里专门进行了线路优化,通过踏勘和研讨对原有设计图纸进行优化,以便减少生态破坏,比如绕山打造了10个回头弯段落,特别是绕避阿琼山共减少挖方30多万方,在牧区增加多处观景台,因地制宜合理采用格宾式挡墙、台阶式挡墙和混凝土挡墙等,对草原湿地地区采用缆索护栏,采用新工艺防裂标线等等,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公路。
经过指挥部、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多次对方案的仔细踏勘、比对和研究,最后终于拿出了修改后比较满意的施工设计图文件指导全线施工。
为实现宜达路提前通车,项目指挥部多措并举,通过对局部施工细节的优化,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例如针对年有效施工期短,施工机械效率低下影响工期这两个难题,项目指挥部在原有基础上把全线机械设备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同时多安置施工作业人员,高峰期每个标段甚至达到300人、两个标段600人同时作业,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5月至8月正值雅砻江汛期,项目指挥部为抢抓雅砻江大桥的有效施工时间,在汛期中对大桥桩基采用围堰施工的方式,确保每根桩基都有一个工作平台可以同步施工,减少了大桥下部结构的施工时间,为控制性工程的完工争取了有利时机。
正午的石渠烈日当空,紫外线强,当地人认为这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人在4500米的工地上呆一会儿皮肤就开始脱皮变黑,如同炙烤一般的光照考验着这支参建队伍的毅力,看这群追逐太阳的人能否最终坚持下来并克服所有的困难。
穷山恶水不足惧,只教旧路焕新颜
满洛路全线72.63公里,其中原路改建63.43公里,新建9.2公里,路过两乡一镇,是青海、西藏、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
“与宜达路沿线穿越高原草甸不同的是,满洛路除试验段位于高原草甸外,TJ1、TJ2合同段均位于高山沟壑,穿越湿地,植被丰富,两岸风景随地段不同而变幻多样,一边是百米高的陡崖峭壁,当地人称之为“红崖子”,受玉树地震的影响,山体破碎易塌方,地形险要狭窄,一边是波涛汹涌的金沙江,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部分路段甚至只有单车能通过。”满洛路副指挥长赵元兵介绍。
这条临河高崖段落从低到高有13公里长,其中仅单车通行、坑坑洼洼的的老路就有6公里,车辆在通行之前通常需要提前观察对面是否有车通过,遇到错车的情况尤其尴尬,需要一方“礼貌”地退让至有空地的角落,让对方先过才可通行,有时一倒就是几百米,更增加了行车的危险性。
有一天,赵元兵和管段工程师童心坐车路过TJ2标山体飞石路段时,发现前方不远处从山上掉落了些碎石头,便下车去捡,怎料刹那间,一大块飞石从天而降,轰地一声落在了指挥部的车上,顿时将车砸扁了,车上的司机惊魂甫定,赶紧下了车,三人说感觉像是从鬼门关闯过回来一样,与生死擦肩而过。
站在距离金沙江120米高的河边,向下俯瞰滚滚东流的河水,会让人忍不住胆战心惊地向后退,生生地为大自然所折服。难以想象是怎样的一群勇者曾驻扎在这里潜心修路。
金沙江在汛期时,河水会不时地漫上堤岸。为确保临河高崖线的安全施工,项目指挥部定期对全线沿河的上边坡、下挡防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管控有小型塌方和飞石的路段,合理设置警示标志和保通人员,并分门别类建档立案,对旁侧出现裂纹的山体开展方案专题会研究,做好清方和坡面防水处理。对临金沙江一边的挡防专门采用混凝土护岸,确保路基不受河水的冲刷。
受地形地势所限,原设计三处约5公里险要路段的路基宽度为4.5米,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行车安全,项目指挥部组织咨询专家多次进行现场查勘,召开专家咨询会,调整设计方案,最后将这三处险要段落的设计路基宽度由4.5米改为7.5米,以保证过往车辆在特殊路段的正常错车和通行。
除此之外,为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满洛路对全线5个段落进行线路调整优化,将横穿4A级湿地公园的设计线路进行改线处理,采用结构形式多样化的挡防如框架梁、格宾挡墙、浆砌挡墙、主动防护网等,在临近白唇鹿保护区周围避免采用爆破的方式开挖土石方,将环水保的细节举措一点一滴落到实处。
如今满洛路控制性工程已完工,只剩TJ1标的油面层17公里未铺筑。全线预计2019年11月正式完工,届时将比预定工期提前7个月左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宜达路通车后,我们在路上发现有好些小学生走路或乘车去附近1公里的学校上学,便跟随去了村上的学校麻曲村小学采访当地的语文老师翠莲。
“修路以前,因为车少交通不便,学生们上学的路上野狗多,路坑坑洼洼的,好多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因为被狗咬或摔倒而受伤。现在路一通,骑车和开车的人多起来,每个周末上县城打车都很便捷。”
“以前灰尘特别重,整个天感觉闷闷的,一下雨路上全是泥巴,现在路很宽,灰尘也没有,心情都会舒畅很多。我想感谢来这里修路的叔叔。”一名小学生兴奋地说到。
村主任告诉我们:“修路对牧民有很大的帮助,整个宜达路都穿越牧区,路修好了不仅对村落有好处,更是为两省的交通带来便利,以前牧民想去青海没有路,现在车多了,来往的游客也多了,随时都可以过去。而且路变得平坦以后,摩托车和汽车在路上的消耗也变小了。”
宜达路(满洛路)指挥长雷文敏说道,修路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不管我们付出有多少,只要路修好了,我们的心愿就达成了。有时候开车行驶在自己修的路上,也会产生一丝由衷而来的自豪感。
据石渠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罗超看来,“宜达路是石渠县境内有史以来打通的第一条国道,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意义非凡,是带动石渠县经济繁荣的大动脉。”
“满洛路是石渠县规划的‘一横四纵’国省干线主要路网骨架的最重要的一条,县委县政府引进的观光农业示范园就位于满洛路的试验段,可以将许多蔬菜瓜果运送至洛须,带动县上扶贫产业的发展,同时与玉树连接,可以直通巴塘机场。石经城作为旅游资源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自驾游、包车游的旅客会越来越多。”
“宜达路、满洛路、石洛路三条国省干道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我县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一定程度改善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连接石渠至洛须的石洛路也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目前正在路基施工中。到2021年2月,石洛路的完工将进一步与宜达路、满洛路形成半圆状的路网,为石渠县的经济腾飞注入更强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