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亚丁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地处著名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稻城亚丁,一个美若仙境的地方,一个涤尽凡尘的世界,让未来者神往,让既来者痴迷。据说,也让过往者后怕,因为通往“净土”的道路极其艰险,“一生要来一次”、“一生只来一次”,纠结着多么复杂而悲壮的情愫。
9月,待理亚路全线贯通后,整个旅程的悲情基调将被彻底扭转,后来者恐怕再也没有机会把颠簸视为乐章、把灰尘当作伴舞……
“亚丁闪亮登场,交通功不可没。”
此时,四川甘孜州政府领导给予理亚路这样的评价。
“树立大景区意识,将理亚路建设成为安全优质路、景观标美路、生态环保路。”
彼时,在两年前的建设之初,州政府则对理亚路提出了明确的建设要求。
多动脑筋少动自然
省道216( 217)线理塘至亚丁公路(简称理亚路)项目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北有九寨黄龙,南有稻城亚丁”的省旅游总体发展战略和建设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世界精品旅游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亚路原有道路技术标准低、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弱,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甘孜州政府决定对理亚路采用代建模式进行改建,并确定由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蜀公司”)作为代建单位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为打造大香格里拉精品旅游胜地,刚洗去汶川灾后重建的满身尘土,理亚路建设者们就带着对雪域高原的敬畏与爱惜之情奔赴现场,因地制宜,克服高原反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环保意识,把保护生态、恢复生态放在建设管理的首要位置。
理亚路是旅游公路,经过海子山和亚丁两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石都是上天赐予的宝贵财富。这条路,如何修,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四川兴蜀公司总工程师、理亚路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王屹说:“就是多花成本,多动脑筋,少动自然。”
在高原、草甸、古冰帽、峡谷等不同区域,从3000米到4800米的不同海拔,为保证在全线224公里的范围内少破坏自然,指挥部绞尽脑汁,想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在草甸区域,指挥部把这些在高原上沉淀了上百年的草甸,小心翼翼地揭起来,切割成50乘以50公分的方块,整整齐齐码在一起,并专门浇水养生。待路基成型之后,再重新铺回去。因工作量巨大,且全靠人工操作,施工效率低,民工起先很不理解,但当看到经过规范施工后草甸几乎没有被损毁,30多万平方米的草甸成活率达到90%,民工理解并服气了。
除了保护好生态,还要加强生态的恢复。理亚路要建成花园式的生态旅游路、高原氧吧,就需要根据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设计和恢复理念。
在项目沿线乔、灌木较多的地段,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原有植被,建设过程中采取了直接进行乔灌木移植,尽量保留原有高原生态。
为丰富边坡景观设计的多样性,指挥部在全线设计上尽可能将上下边坡放缓,并且在边坡上广泛撒播花种、草种,让道路两侧形成花带花海,花种配比为:40%波斯菊+40%孔雀草+20%金鸡菊;草种配比为:45%披碱草+45%老芒麦+10%燕麦草。此外,将边坡上零星的石块收集整理堆码成类似“嘛呢堆”形状的石垛,给景观增添了浓郁的藏乡气息,让公路融入自然。
理亚路项目为改建工程,路线调整后,原有地貌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为减少对破坏面的视觉碰撞,指挥部对破坏了的地方进行清理、刷坡,让坡面尽可能与原有地貌一致,并广泛撒播花种草种、点植乔灌木,且乔灌木每10米点植一株,做到零而不乱,让植物成为周边环境的自然延伸,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在回头弯内区域,采用回填或开挖土石做成类似“馒头”形状,并适当点植乔灌木,不仅改善了回头弯行车视距,而且可以减少人工痕迹,让公路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从理塘到亚丁,甚至到景区大门,平坦、顺畅的公路让旅行者无需消耗更多体力,带上眼睛就够了,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车行理亚路,随处可见白塔、雪山和莲花等具有浓郁藏族风情的浮雕图案和服务区建筑。对于沿路既有的文物,能保护的保护,不能保护的,指挥部本着尊重民族习俗的原则与当地政府充分沟通协商解决。王屹介绍,选线时经过一个寺庙,需要拆掉大殿,当地政府提出:能不能既保护塔又保护路?经过反复交流,指挥部拿出了两全之策。兴蜀公司监事会主席刘涛说:“尽可能通过调线,尊重民族信仰。”
“保护高原生态,融入藏区风情,提升服务功能,体验安全舒适”,只要在路上走一圈,这24字的建设理念就不难理解。
理亚路是旅游公路,游客的出行体验尤为重要。整条路的原始设计是4个观景台、8个停车区。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功能,在建设过程中,每2至3公里,增加了临时休息区域。车靠边停,游客可休息可拍照片,同时,此举也能减少占道停车对道路的阻碍,提升道路通行率,减少行车安全隐患。
理亚路改建,因地制宜尽可能多地利用原有老路,结合当地的需求打造景观平台。比如在特殊的观景点建设文化室,介绍景观,讲述传说,指挥部认为,这也是一种文明的延续。
风景,不仅表现在雪莲、白塔等浮雕花纹里,更表现在老百姓的精神风貌中。
为方便当地老百姓的出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村道、乡道的平交道口均采用T字交叉或Y字交叉,完善交安设施,确保安全便捷,理亚路代表处处长肖智勇告诉记者,路,不是修完就结束了,重要的是既能出得去,又能保证安全、便利。“我们修完就撤了,但老百姓要在此地生活一辈子,要让他们满意。”他说。
除了村道乡道之外,指挥部还考虑到门前屋后的道路便民服务问题。屋前的水管,除了恢复,有些还提升了档次。比如重车在下坡地段有加水的需求,指挥部就设停车加水点,免费为过往司机使用。沿线服务区建设,基本上达到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水平,游客若车辆抛锚,在服务区就可以处理,非常方便。
朴素如路崇高如山
在海拔地区修路,条件之艰苦,连农民工都留不住,甚至机械也有高原反应,时不时地闹个情绪,不是打不着火就是开锅发脾气。但是,兴蜀公司的建设者们,一呆就是几个春秋。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结识了更多的兴蜀人,被他们扎根高原的故事深深感动。
兴蜀公司董事长曾宇,永远把聚光灯照在一线员工身上。“什么活都不干,你就在4000米的高原上呆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呆得住,就知道我们的员工到底有多辛苦了。”他对一线员工的拳拳之爱,溢于言表。
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王屹,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干出来的劳动模范。王屹说:“把理亚路建设成为精品旅游示范路,不仅要经得起时间检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条路培养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专业队伍,培养更多的人,这叫传承。说实话,我们能干一辈子吗,但公司要发展,要不断壮大。”闻之,让人动容。
修一条路,无愧于两年青春,对得起老百姓。若干年之后,能经得起当地老百姓的评价。这是兴蜀公司筑路人最朴素的愿望。
4800米的海拔,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是冰雪,预防冻融破坏,必须从点点滴滴抓起,任何一米出了差错,整个工程就不完美。同样地,从川汶路、汶马路到东海路,再到理亚路,任何一个项目不精彩,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兴蜀公司。将兴蜀精神传承下去,甘当铺路石。
朴素如路,崇高如山。这一个又一个精彩,考验、激励着攻坚克难、屡创奇迹的兴蜀人。如铺路石般的他们,也一次次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