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旨在推动我国交通运输创新发展,进一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6月16至21日,按照公司安排,本人赴北京参加2018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现将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大会以“交通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由六大板块组成:开幕式暨主旨报告、“一带一路”国际交通合作高峰论坛、学术论坛、交通科技博览会(基础设施展区和出行服务展区)、2018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WTC智库产品发布及专项活动。十九大以来,我国迎来了“资源大调整、区域大协同、发展大融合”的时代,公路交通发展坚持创新开道,具体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坚持“增量调整”与“存量优化”相统一,将旅游、交通、生态发展融于一体。现代公路建设不仅要对标“畅、安、舒、美”的示范路,更要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注重设计富有文化内涵、独特性与便捷性的道路景观。现结合公司实际,从两方面探讨如何深化品质工程创建与推进交旅融合发展。
一、深化品质工程创建
(一)开展“两区三厂”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
生活区、办公区、钢筋加工厂、拌和厂、预制厂是打造品质工程的基础环节,也是安全事故易发区。开展“两区三厂”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重点解决选址评估、规划设计、验收管理等问题,研究制定“两区三厂”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明确功能分区、建设标准、设施配备、安全管理等。针对桥梁、隧道、高边坡、深基坑等关键部位安全防护设施的设计验算、安装、维护更换等问题,研究制定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指南,切实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提升隧道、桥梁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隧道施工风险高、难度大、作业环境恶劣,针对隧道开挖、初期支护、二衬浇筑、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隐蔽工程检测等施工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隧道工程质量安全管控指南。针对桥梁预制构件钢筋加工、钢筋骨架制作、混凝土浇筑与养生、智能张拉和压浆等关键工序质量管控不严的问题,优化施工工艺,总结提炼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研究制定桥梁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技术指南,提高桥梁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三)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技术“微创新”攻关行动
大力开展设备微改造、工艺微改进、工法微改良,重点攻关梁板胎架、锚杆安装与注浆、混凝土凿毛等施工工艺改进的难题,广泛开展“微创新”活动,取得一批“微创新”成果,研究编制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指南,着力提升施工作业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四)开展施工班组规范化管理
重点解决施工班组结构不合理、作业工人岗位技能培养不够、质量安全管控不到位、制度未落实等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施工班组规范化管理指南,提升一线施工班组整体操作技能。
二、促进交旅融合发展
风景道是一种涵盖道路及道路两边视域范围内,具有审美、自然、文化、历史、游憩和考古等价值的景观道路。近年来,旅游公路、生态公路、风景道路、遗产廊道和绿道等各类泛风景道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目前,美国的风景道分为历史型、风景型、自然型、游憩型、文化型与考古型六大主题。风景道实现了从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转变,既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综合交通运输时代发展的必然,更是自驾游时代(2017年旅游自驾游31亿/人次,比前年增长17%)和全域旅游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打造文旅交融的风景道
文化包含四个层次,即物质、制度、习俗、精神,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安多藏族民俗、白马藏族风情、秦川民间文化、南坪曲子、采花小调、琵琶弹唱无不夺人神魄,简单深刻的主题宣传尤其让人“过目不忘”,可围绕文化、艺术、音乐等主题提炼多个创意点在道路主要服务区或停车区进行宣传,让游客不仅体验到养眼养性养心的生态自然之美,还有悦耳悦目悦神的民俗文化之美。
(二)开发不同类型的风景道
以沿线的高山、草甸、河流、山脉、原始森林为基础,通过景观设计开发建设不同类型的风景道,着力打造“望得见巍巍雪山,看得见高山草甸,听得见潺潺溪声”的慢游意境。因此停车区、观景台的位置十分重要,观景平台一般与停车场配套建设,多选址在视线开阔、路面平整的路侧边缘地带,选址尽量体现“望山,玩草,近水”的优势,在观景平台设置最佳观光点或摄影点,将沿途美景尽收眼底,布局成像最美的风景。
随着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再满足于游览有限的名胜古迹,而更倾心于自由、原生态、多样化的出游方式,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无不紧紧吸引着外来游客的目光,对于充满好奇心的游客来说,惊喜的旅途比直达目的地更让人获得更多的快乐。